
日前,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《動力電池行業售后服務要求》團體標準文件(以下簡稱“標準”),自2021年5月1日起實施,這是動力電池行業的第一部服務類標準,對于填補行業空白具有重要意義。
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,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。
去年10月,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(2021-2035)》,明確提出“鼓勵車用操作系統、動力電池等開發創新,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”,并提出“中國力爭經過十五年的努力,使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,我國進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”。
十多年來,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取得長足進步,但在產品性能、質量和售后服務等方面仍需進一步提升,《動力電池行業售后服務要求》團體標準的出爐,對于提升動力電池行業品牌能力,填補行業空白,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“標準”從顧客角度出發,詳細規定了動力電池行業的管理要求、資源建設、人員要求、交付服務、舊件回收、服務質量保證等細則,并制定動力電池設備維護操作規范,對行業作業安全和技術要求有了明確規定,力求提供詳細、完善的售后服務準則,讓顧客沒有后顧之憂。
在管理要求方面,“標準”提出:要建立服務執行機構,在產品銷售區域范圍內設置服務網絡,涵蓋保修、技術支持、配件及零售管理等有關功能,以保證有效地為顧客提供服務;要對服務網絡的工作效率有明確的管理指標,且提供統一的系統服務平臺,建立與服務網點間的快速反應機制;要建立可視化派工系統、信息化顧客管理系統,實行一機(車)一擋,以及可追溯的維修記錄。
在資源建設方面,“標準”提出:應合理規劃備件倉儲物流網絡,根據服務區域和設備(機/車)保有量建立配件倉庫,包括儲備合理的備件,設立備件安全庫存預警機制,建立備件生產、交付制度、物流網絡,制定產品安全運輸規范等。應建立智能化信息系統,實現分析設備(機/車)運行狀態,提前識別產品風險并預警;實現故障快速診斷和定位,記錄和追溯產品全生命周期,快速確定最小維修單元的型號、數量等。
在人員要求上,“標準”指出:應建立服務人員培訓體系,配備服務專職人員,經過必要的培訓后,持證上崗,并建立服務人員評估與考核制度和儲備機制,建立電子培訓課件開發體系等。
為保證服務質量,“標準”還提出:產品的制造和檢測應有完善的質量記錄,組織應根據國家規定或與顧客的約定保障停產后的備件供應能力,顧客提出服務需求應在1小時內響應,建立并實施回訪制度和顧客評價制度等。
近年來,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達成共識,相關數據顯示: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達307萬輛,而在2012年這一銷量只有14萬,年復合增速高達47%!新能源汽車未來市場容量增長可能超過10倍,預計2025年全球銷量將達到1500萬輛,2030年達到2300萬輛。